北京语言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依法治校为抓手,着力加强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完善职能部门及教辅单位岗位责任制,搭建 “北语书院”、“一带一路”与国别研究、“中国道路”传播等学校事业发展新平台,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1.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完善党委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领会精神实质,扎实开展各项理论学习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中国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袁贵仁同志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举行庆祝建党94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学校二级单位基层党组织委员会选举工作,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培训工作。
3. 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修订《北京语言大学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出台《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系列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力,促进干部培养和梯队建设。开展学校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加强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同时开展调研论证,完善干部管理相关制度。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发挥联动机制,进一步深化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中所列整改项目,特别是基本完成或正在推进的项目,使整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总结“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推进落实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责任。修订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制度,制定《北京语言大学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办法》。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落实上级部门会议要求,并对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制定《北京语言大学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坚持不懈正风肃纪,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完善信访查办制度,加大信访查办力度,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强化对选人用人、干部作风、师德师风、科研经费、基建项目、教育收费、招生、招投标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
6.做好统战、团委、工会和离退休工作。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工作,支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开展社会活动。完善校部(院)两级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社团活动,打造北语特色的精品活动。以“促进中外教育融合”和“培育现代君子”为两翼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发挥学校一级教代会作用,积极稳步推进学校二级教代会建设。认真做好2015年度“双代会”组织工作。建立北语功勋制度。加大对教职工“民生”关注力度,搞好送温暖工程。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体活动,关心离退休人员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坚持老少党支部共建活动,以《银龄讲坛》为抓手,弘扬中华文化教育。
二、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8.加强法治建设。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理念,开展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全面提高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9.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在修订《北京语言大学规章制度汇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管理服务的执行力和规范性。
10.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范围和规则。推进北京语言大学理事会建设工作。深入研究学校和学部学院的管理运行关系,探索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运行机制。启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发展规划工作机制,继续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专家顾问制度和咨询制度,开展学校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合理调配资源,促进学校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
三、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
11.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在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规划基础上,认真调查研究,找准学校问题和发展方向,积极做好四大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校园景观规划和校园文化规划,并综合形成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而提高对学校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
12.扎实做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动新一轮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搭建模课等高水平信息化教学平台,深化“北语模课”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启动并实施二期工程,组建“北语模课”工作团队及大创团队,推出代表北语办学特色的优质课程,推动“两课”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中外学生的教学融通和教务管理系统的有序衔接,力争最大程度地实现中外学生资源共享、同堂上课。切实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全面推动教师教学发展增加专业设置。组织第十一届校级优秀教学奖评选活动和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活动。
13.推进招生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制定并实施我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贯彻“阳光招生”政策,本科招生方面,继续落实“百人百校”宣传模式,探索特殊类招生考试形式和培养方式的创新,确定“大类招生”实施方案,切实优化生源结构。研究生招生方面,探索研究生招生新专业方向增长点,合理调整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结构比例;着力发展多专业、高层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加强与境外办学点联系,拓展新型合作模式。留学生招生方面,贯彻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做好招生网互动交流平台、谷歌广告等重点宣传项目,构建纸媒、互联网、手机、视频、邮件等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招生宣传网络;进一步开拓留学生招生渠道,拓展境外设点办学招生模式,构建海外高中毕业生直升北语的绿色通道,增加与国内外高校的联合培养合作项目,开发新的招生市场,全力保障在校留学生的整体规模。
14.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动制定(修订)中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探索中外融通和个性化培养模式,多渠道开发国际交流项目,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课程改革。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严处学术不端行为。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评选工作。制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方案,按照诊断式评估要求,统筹考虑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合理确定评估方式,适时开展自我评估。
15.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推进中外学生融合工作,增强学校在中外学生融合领域的引领地位和话语权。完善学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培育现代君子”为重点,探索育人新途径。稳步推进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积极开拓国际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推进国际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提高国际学生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艺术和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增强体魄。编制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学生就业质量,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参考。完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逐步将国际学生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发展纳入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16.加强智库建设。立足服务于国家战略视角,继续加大对“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力度,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提升学校创新能力。广泛调研,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研究院、国别与区域研究所建设工作。
17.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制度,对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激励,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保持队伍结构相对稳定,引领学科团队健康发展。实施卓越学科领域与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开展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工作,完善学科自主评估和质量评价体系。
18.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积极贯彻《北京语言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突出专家治学和学术民主的理念与原则,完成学术委员会各分委员会的章程制定和选举工作,完善我校学术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修订科研奖励办法。更新核心期刊目录电子平台,清理过期校级项目,编辑出版第十届科研报告会论文选。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9.启动全校各类岗位编制审核工作。加强岗位聘任工作,确定第三个聘期的岗位聘任条件,完成全校各类人员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明确全校处级及以下管理岗位职责,理顺单位内各岗位间的关系。
20. 加强教师和科研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继续推进“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等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对人才队伍入选者的管理与考核。积极做好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工作。制定和实行外聘教师、研究生助教的规模控制及持证上岗制度。
21.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加强管理队伍相关举措,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国际化水平。制定我校辅导员分层分级培养体系,探索1+1+2工作保研辅导员制度的改革,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22.加强教辅后勤队伍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科学高效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辅后勤队伍的专业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加强业务技术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积极探讨非事业编制用人制度改革工作。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孔子学院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
23.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文化交流项目。加大合作办学力度,落实“北京语言大学曼塔学院”、“北语中埃学院”建设,全面保障“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顺利运转,完成“全球研究”(Global Study)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国外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落实“拉美文化中心”成立及相关学术活动,落实“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中心”各项工作。加大与周边国家及海外高层次知名院校合作交流,提升学校对外交流水平和层次。
24.加大引进外籍教师力度。加大“海外名师”、“特色项目”的设计和引智力度,为外国专家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贡献度。认真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师等引智项目工作。
25.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积极开拓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孔子学院,重点推进德国波恩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以色列海尔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孔子学院的申办工作,做好埃及尼罗电视孔子课堂的筹建、启动及揭牌等工作。加强孔子学院内涵建设,继续与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实施调研项目和科研项目。完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师和志愿者的培养、储备和选派工作。加大孔子学院招生力度,努力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硕奖学金“双百”目标。大力拓展“孔子新汉学计划”项目。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平台作用,努力推动我校国际化进程。组织召开18所孔子学院和独立孔子课堂的年度理事会。
26.加强港澳台工作。认真做好港澳台重大交流项目,提升活动层次和水平。完善交换生项目管理与服务,加强港澳台学历生招生和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继续推进我校普通话课程招生和培训工作。
六、积极开拓办学空间,开源节流,保障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27.努力开拓办学空间和社会合作。全面推动东戴河国际教育中心项目实施,加快东南国际学院的建设,启动附属国际学校项目。积极稳妥推进与河北省承德市及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合作。努力促进“北语书院”及“云南临沧华文学院”的实施工作。大力推进石油附中附小合作建设。继续完善校友信息库,做好校友联络工作,协助组建海内外各地校友分会,扩大校友与母校合作交流项目。
28.积极开源节流。努力争取财政拨款,广开财源,以学校基金会为依托募集捐赠资金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积极推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合理调度、使用校内各类专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执行进度。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推行无现金报账,实现校园“一卡通”金融服务功能,分步实施公务卡结算。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严格经费管理制度,避免“小金库”产生,积极推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开发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加大财务分析力度,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
29.加强审计工作。继续修订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细化业务流程,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提高审计质量。做好2014年度校级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及二级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完成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全年日常工程审计工作,加大对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力度,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抽审。
30.加强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学校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对各种资产进行动态、实时管理。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科学核定投资收益。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重点完成“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设备购置”、“中外文化翻译与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及数字化多媒体教室、MEG(用于儿童及成人的磁记仪)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条件保障和提升专项。建设水、电、暖等能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节能型校园。加强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全校办公用房调整及办公用房清理整改的后续工作,做好职工宿舍管理调配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采暖费、物业费管理改革工作。
31.新建和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完成综合楼工程概算调整及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尽快完成综合楼礼堂精装修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尽快完成校园规划审批工作,推进教学综合楼、留学生宿舍的规划立项工作。按进度完成“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楼体修缮工程。落实校园景观整体规划的实施工作,加快校园绿化美化进程,推进国际化校园景观建设。启用留学生管理住宿系统。启用“数字后勤服务大厅”与“服务监督平台”。建立能源监控平台,优化能源管理手段。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和完善数字北语、OA系统、学工系统、留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业务系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32.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迎接“平安校园”创建检查验收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完成对学校人、地、事、物、组织梳理建档,为安全工作提供多维立体支撑。不断完善学校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各类专项预案。继续强化校园治安、交通、消防管理工作,加强对中外学生安全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安全教育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