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科学院特邀学者讲座

发布日期: 2019-11-19 浏览次数:
题目:音类的音征特点与语音演变
主讲人:陈忠敏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间:2019-11-21 16:00 至 2019-11-21 18:00
地点:综合楼1211会议室
主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讲座内容:


内容简介:

为了深入研究语音演变,主讲人提出设立音征这样一个下层单位,并将从下列几个方面提出设立音征的重要性:

1.音征的定义。音征是指一种语言里某种音(或者某类音)的发音生理、声学、感知的全部特征。音征与音类有上下级关系,音类(音段)是上位概念,音征是它的下位概念。

2.音征的分类。分两种视角分类,根据音征的属性可分为发音生理音征、声学音征、感知音征;也可根据它的载体分为内质音征、外依音征。

3.音征的特点。同类音的音征不是单一的而是众多的;相同的音类,在不同的语言(方言)里可能音征不同;在实际的语流中,音类的所有音征并不是都会同时出现;音征的显赫程度有大小;同一音类音征的显赫度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有所不同。

4.音征与区别性特征的关系。音类(语音)的区别性特征是音系学层面上的,所以特征的表述具有抽象性、纯符号性;而音类(语音)的音征是语音层面上的,相对而言是具体、可数据化的。区别性特征强调特征的区别性,不列冗余特征,所以特征数量越少越好;音类(语音)的音征包含所有特征,也包含所有的冗余特征,音征的数量越多越好。音类(语音)的区别性特征的功能是一个语言音系的静态描写;音类(语音)的音征主要是为动态的语音演变服务的。

5.音征与语音演变实例。卷舌音的音征与语音演变;浊辅音的音征与语音演变。

 

主讲人简介:


陈忠敏,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语言学博士(2000),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兼职教授,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Li Fang-Kuei Society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执行编委、董事,国际李方桂学会语言田野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学集刊》副主编,《语言研究集刊》主编。曾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浙江大学教授、上海大学“自强”兼职教授、南京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专业研究和教学方向:实验语音学、神经语言学、汉语方言学、历史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