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思想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两相对形成概念,“天”与“地”就是一对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说文》对“天”和“地”两字的解释稍有不同,章太炎先生认为“头顶为天,人阴为地”,正符合中国古人和语言发展普遍规律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原则。但王力先生批评章太炎“人阴为地”是误读,甚至许慎对“也”字的解释也是错误。这一争论涉及一个字的阐释,但其内容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认真探讨。
主讲人简介:
张隆溪,北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北大、哈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及香港城市大学,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2007-2009年,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学者讲座教授。2009年,张隆溪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获选为欧洲学院外籍院士。2016至2019年,他当选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长期专注于东西方跨文化研究,曾以中英文发表二十多部专著和多篇学术论文。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北京三联1986);The Tao and the Logos: Literary Hermeneutics, East and West (Durham: Duke UP, 1992; 韩译本 1997,中译《道与逻各斯》1998); 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P, 1998);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北京三联, 2004);《中西文化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Allegoresis: 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Ithaca: Cornell UP, 2005;日译本 2016); Unexpected Affinities: Reading across Cultures (Toronto: Toronto UP, 2007);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灵魂的史诗:失乐园》(台北大块文化,2010);《一毂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文学-历史-思想:中西比较研究》(香港三联,2012);《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北京三联,2014);From Comparison to World Literature (SUNY Press, 2015;日译本 2018);《文学-记忆-思想:东西比较随笔集》(中国社科出版社,2019);《什么是世界文学》(北京三联,2021);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2022) ;World Literature as Discovery: Expanding the World Literary Canon (London: Routledge, 20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