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宁,1981年生,女,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科研中心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研究领域
汉语方言学、地理语言学,近年来主要从事语言资源研究。
教育背景
2006-2009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师从曹志耘教授)
工作经历
2009.7-今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
学术成果
著作
1.《汉语方言声调分化研究》,语文出版社2016年1月。
2.《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澳门》,商务印书馆2017年12月。
3.《汉语方言解释地图续集》,岩田礼主编,[日本]好文出版2012年。(合著)
4.《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副主编,作者)
5.《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合著)
6.《汉语方言地图集》,商务印书馆2008年。(合著,负责61幅地图分类编写)
7.《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副主编)
8.《輶轩使者:语言学家的田野故事》,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出版。(主编)
9.《语保故事》,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出版。(主编)
10.《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30卷,商务印书馆2022年出版。(联合主编)
11.《中国濒危语言志》(第二辑)“汉语方言系列”10卷,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主编汉语方言系列10册)
12.《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典藏版),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副主编,合著)
13.《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典藏版),商务印书馆2024年5月。(合著)
14. Norms and Standards for Language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Chin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2024年。(编著)
论文
1.粤语中的元音分调,《中国语文》,2011年第1期。
2.汉语方言平去声的全次浊分调现象,《中国语文》2014年第6期。(第二作者)
3.独龙语巴坡方言的声调,《民族语文》2015年第1期。
4.江西南丰方言的声调分化现象,《方言》2010年第1期。
5.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4期。
6.语言资源保护与影视典藏,《语言文字应用》,2017年第2期。
7.中国语保国际化的路径和经验,《语言文字应用》,2019年第4期。
8.汉语方言中的韵母分调,《语言科学》2009年第5期。(第二作者)
9.汉语方言上声的全次浊分调现象,《语言科学》,2012年第1期。
10.从“高着”到“高招”,《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11.“麻将”的词源和传播,《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
12.赣语中的次清浊化与气流分调,《语言研究》2010年第3期。
13.汉语方言中的“平分阴阳”及其地理分布,《语文研究》,2012年第1期。
14.汉语方言古入声的韵尾分调,《汉语学报》,2016年第1期。
15.汉语方言入声的全次浊分调现象,《语言学论丛》第51辑,2015年出版。
16.汉语方言阴调与阳调的调值比较类型及其地理分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7.汉语方言里的“手”和“脚”,《汉藏语学报》第2期,商务印书馆2008年出版。(第二作者)
18.粤语平话等方言上声的分化类型,《南方语言学》第一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19.澳门粤语的语音特点,《澳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0.汉语方言调型特征研究,《澳门语言学刊》第44期,2014年出版。
21.汉语方言中“鼻”的两类来源不同的读音,[香港]《中国语文研究》2008年第2期。
22.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研制和应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年第4期。
23.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第三作者)
24.影视剧中方言的语言形象研究,《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6期。(被韩国《中国研究》第91卷全文转载)
25.“语言资源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大家谈,《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26.语言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的实践和经验,[澳门]《澳门语言学刊》2022年特刊。
27.汉语方言“漏斗式”的地理演变模式,[日本]《岩田礼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2022年1月出版。
28.中国方言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思考,《语言战略研究》第4期。
29.汉语方言入声归派的类型及方式,《汉语学报》第3期。
30.Languages in China link climate, voice quality, and tone in a causal chai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10, Article number: 453 (2023)(第二作者)。
31.江西德安河南话方言岛的语音特点,《南开语言学刊》2023年第2辑,总第42期。
32.大规模田野调查方案设计的理念及思考,《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4期。
33.守护乡音中的文化密码,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4日07版,《新华文摘》2025年第3期全文转载,封面文章。
34.Unraveling the influence of essential climatic factors on the number of tones through an extensive database of languages in China,Journal of Language Evolution,2024年10月。
研究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类型研究”,主持人。(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深圳大鹏半岛濒危方言研究”,主持人。(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验收规范”,主持人。(已结项)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修订版)”,主持人。(已结项)
5.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管理与运营”,主持人。(已结项)
6.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语言文化项目”,主持人。(已结项)
7.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语言文化典藏编写”,主持人。(已结项)
8.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语保工程成果研发”,主持人。(已结项)
9.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语保工程成果推广应用”,主持人。(已结项)
10.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语保工程二期规划”,主持人。(已结项)
11.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汉语方言系列主编”,主持人。(已结项)
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一参与人。(已结项,鉴定等级优秀)
13.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语言资源保护成果编写和开发应用”,主持人。(已结项)
14.国家语委专项研究任务“中国语言资源调查保护技术标准研制与成果转化”,主持人。(在研)
15.《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1部分:汉语方言》(20231015-T-360),主持人。(在研)
16.《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2部分:少数民族语言》(20231012-T-360),主持人。(在研)
17.《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调查规范 第3部分:方言文化》(20231017-T-360),主持人。(在研)
18.《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作规范》(20231019-T-360),主持人。(在研)
荣誉奖项
1. 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2. 第八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17年。
3.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2020年。
4. 合著《汉语方言地图集》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3年,排名第五。
5. 合著《澳门方言文化图册》获第四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15年12月,排名第二。
6. 北京语言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2014年),北京语言大学科研人物(2015年)。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语言文化及其保护(公选课)
研究生课程:方言与地域文化(硕士)、国际音标和语言调查(博士)
社会服务/学术兼职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语言资源与计算人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
联系方式
邮箱:wangln@bl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