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语言学系列讲座第126讲

发布日期: 2024-11-12 浏览次数:
题目:西北方言视角下的初唐至中唐词汇语法研究
主讲人:朱冠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2024-11-13 14:30 至 2024-11-13 16:30
地点:教四楼104教室
主办单位: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
讲座内容:

摘要:    汉语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三期。位于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转型过渡时期的初盛中唐,以往鲜有学者专门加以关注。为何初唐至中唐会成为中古汉语转变为近代汉语的“转型期”?换言之,汉语发展为何会在那二百余年间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中古汉语”终结、“近代汉语”开始?我们认为,唐王朝的建立是这一转型得以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东晋至隋灭陈这近三百年时间,以金陵为中心的南方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正统;但唐朝定都长安,使得以长安话为代表的西北方言迅速成为当时通语的基础方言。另一方面,安史之乱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口大南迁,一直持续到唐末五代,这使得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不断地施加影响。这些因素势必给全民语言的发展变化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形成一个基本的观念,即要研究初盛中唐的汉语史,就必须充分关注西北方言;一些汉语史上的疑难问题,假如引入“西北方言”这一观念,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主讲人简介:    朱冠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编委等。主要从事汉语历史句法、词汇研究和佛教汉语研究,兼及训诂学和现代汉语语法。出版专著《〈摩诃僧祇律〉情态动词研究》、《先秦至中古汉语语法演变研究》,主编论文集《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进展》,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