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是在民政部注册、隶属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法人单位),创办于1994年。学会的创始人是周有光、王均、张志公、尹斌庸等语言文字学界老前辈,首任会长是张志公,第二任、第三任会长是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第四任、第五任会长是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第六任、第七任会长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副所长靳光瑾研究员,现任会长为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姚喜双教授,名誉会长是苏培成、马庆株、靳光瑾。现有全国各地会员数千人,会员主体是高校中文、外语、播音主持等专业的教授和教师,还有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媒体语言文字工作者、中文信息处理专家等。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含义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表音字母化、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使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语文现代化是国家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走向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工程之一。
本学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工作融入本会运行和发展的全过程。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恪守公益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诚实守信,规范发展,提高社会公信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全国有志于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各界人士,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宣传和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交流工作经验,交流学术信息,普及语言科学知识,提供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全面推动语文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努力使语文现代化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为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自2023年5月起,设立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会设有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分会)2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