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中英文化遗产发展项目

发布时间:2025-09-08

项目基本信息:

北京语言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举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化遗产发展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证书编号:MOE11GB1A20151744N),于2019年9月开始正式开展办学。本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负责招生,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在北京语言大学招生计划内统筹安排。双方以“3+0”/“2.5+0.5”模式共同培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发展,学制三年,被录取的学生在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专业课程,第四学期学生可以选择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完成定制课程并参与为期六个月的毕业实习或在国内相应实习单位参加毕业实习,第五学期回北京语言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完成学业并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获得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毕业证书和文学硕士学位证书,以及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博物馆及文化遗产发展专业(Master of Arts in Museum and Heritage Development)文学硕士学位。截止到2025年,该项目已有毕业生54人,在校学生46人,共计培养100名学生。

项目特色:

北京语言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举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外语能力强、熟悉文化遗产专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文科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语言学是该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范围涵盖文化、外事、外贸、翻译、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外语作为交际手段,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相关领域的科研、商务沟通和教学等社会活动。本项目以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从事文化交流、商务事务谈判、教学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型社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博物馆及文化遗产发展”硕士课程在英国有着领先地位,很多校友身居高职,例如:“世界遗产地”的首席执行官、国家和国际博物馆的高级要员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制定者。本项目结合学术训练与职业训练的方法,在全球化语境下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训练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校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管理学科具备优秀的师资和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优质课程;同时,依托其丰富的博物馆、文化机构等实习基地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定制的实习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在英国本土和海外很多国家地区建立了文化遗产专业的实习基地,学生学习期间在很多实习基地接受培训。

结合专业特色及市场需求,本项目学生培养分为文化遗产实践、文化遗产教育与文化遗产翻译三个方向。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将承担培养方案中不低于50%的核心课程,英方派遣教师来华面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中方导师、英方导师共同指导其学术科研及职业规划,实习期间由实习基地专业从业人员进行指导。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简介: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创立于1843年,其宗旨一直是培养有助于成就区域工业辉煌和提升区域文化地位的技能。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自始坚持关注学生的理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今,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密切关系和就业率方面的优势,使学校具备了国内外公认的竞争力,其外国学生来自90多个国家占到10%。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下设九个学院,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研究生课程组合之多在英国名列前茅。在世界大学排名(QS Star System)中,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因其教学质量、多元化国际氛围、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为弱势学生群体提供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承诺等特色,被评为世界一流大学,2021年获得了英国女王周年纪念奖。学校也在国际性、多元化的学生和教职工构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方面获得了五星级地位,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给弱势学生群体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被评为世界一流大学。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部分核心课程:

中国文化遗产概述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化遗产翻译

文化遗产与旅行文学

文化研究导论

学术英语写作

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

遗产展示管理

研究方法

文化遗产实践

博物馆与博物馆管理

文化遗产的阐释与教育

师资情况:

教学团队由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人文学院等校内教学、科研单位,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的一线教师组成。同时,项目也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业界专家学者作为业内导师指导学生的实习。

本项目授课师资由中英双方共同选拔,项目授课教师须在文化遗产保护、外国语言文学、翻译、跨文化研究等相关领域具有优秀的学术背景、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及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两校教师合影

 两校教学团队的学术研讨会

实习情况:

本项目高度重视课程实践性,2019年至今多次组织学生赴多个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地参加实地教学,国内的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人民日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艺术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等博物馆或遗产地;英国的包括查特沃斯庄园、诺丁汉老城堡博物馆与美术馆、诺丁汉大学博物馆、司法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等。该项目通过以上的实地学习,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

此外,项目学生还积极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回馈社会。如项目师生还充分发挥其语言优势,参与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文献的翻译与校对等工作,并在文化部、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三联周刊》杂志社、广东省“仓东村文化遗产地”、《艺术博物馆》杂志等单位参与实习、实践,参与规划、展陈、讲解、翻译、编译、采编、校对等服务,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实习实践经历,强化了社会服务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

实习基地建设签约仪式

 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国际论坛提供服务

与《人民日报》文化遗产的“人民探源”栏目合作

 在故宫博物院参加国际会议


就业去向: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国内高校、部队院校、出版社、杂志社、文化交流机构、外贸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中学、旅行社等。部分学生选择继续在国内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报名咨询:

项目详情咨询: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

       “文化遗产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公室(电话:010-82300203)

报名流程咨询: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电话:010-8230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