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是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建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正式成立于2008年11月,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联合指导、北京语言大学直接领导的科研平台。
研究基地瞄准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尤其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发展需求,立足北语长期从事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经验积淀,发挥研究基地整合全校学术力量的引领机制,兼综传统国学与海外汉学两个学科领域,兼顾学术研究与智库咨询两个发展方向,关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文明交流互鉴,着力于物质和非物质“京味”文化的研究,探寻“新京味”文化建设的丰富可能,实施理论阐释、社会调研、学术交流、信息服务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工程。
研究基地内设《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汉学研究》编辑部等多个学术机构。基地研究人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多项,研究成果丰硕。基地研究人员发表在权威期刊的学术论文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及相关部委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实现了学术研究与智库咨询的高度契合。基地研究人员的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显示出占据学术前沿的领先水平。
面向未来,研究基地以更好服务国家与首都发展战略为总目标,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继续发挥研究基地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领域的引领作用,把基地建设成为北语特色全国知名的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学术重镇、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北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的特色智库。为此,基地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以中华文化创新阐释和国际传播为重心,凝练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构的主攻方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提升研究基地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综合影响力。